1.传统技术制粒成本高在我国使用的制粒方法与常规的原料制粒方法相同,在传统的原料制粒方法中,将原料从环形模头中添加,辊压并用辊挤出以形成颗粒。处理流程包括干燥,压制,冷却和原材料包装。该过程必须消耗大量能量。在颗粒燃料压缩过程中,压力可达到50-100 MPa,原料变形并在高压下加热,温度可达到100°C-120°C。它必须消耗大量的电动机电能。二,原料的湿度应为12%左右。为了达到这种湿度,许多原料在用于制粒之前需要进行干燥。三,高温颗粒可压制(颗粒温度范围从95°C到110°C)只能在冷却后包装。后两个过程消耗的能量占整个制粒过程的25%至35%。另外,在模制过程中机器的相对较高的磨损使得常规的颗粒成型机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2.对生物质能颗粒认识不够深大多数人对生物质能颗粒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甚至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能颗粒产品,更谈不上认识和应用。3.服务配套措施跟不上生物质能颗粒产品生产出来后,运输、贮藏、供应等服务措施跟不上,用户使用不方便。

生物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鼓风在燃烧机炉膛内分布不均形成局部高温也是造成燃烧机炉膛内结焦的原因,降低鼓风风压,加装或加强锅炉排风也会降低结焦程度,因此选合适的配风比是非常重要的。盐城生物质颗粒制粒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降低电耗和提高产量方面尚需实验研究。生物质颗粒燃料原料的密度一般为 0.1—0.13t/m3,成型后的颗粒密度 1.1—1.3t/m3,方便储存、运输,且大大改善了生物质的燃烧性能。不结焦生物质颗粒发展秸秆制粒技术,对于生物质的大规模应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除去生物质燃料本身的原因和生物质锅炉的配风比外,生物质锅炉炉膛设计,送料速度等也会造成结焦。所以遇到结焦问题需要逐步排查,不要一味的认为是颗粒原料原因或者生物质锅炉的问题,操作不当也会是结焦的重要因素。第二,生物质燃料本身的灰分含量和混合杂质后形成的焦炭。(1)生物质锅炉焦化主要是指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灰,大多在高温下为液体或熔化形式软化状态下,如果灰分也保持横跨加热表面软化由于冷却粘结加热表面,形成焦炭。影响灰渣熔点的主要因素是灰渣部分的化学成分和灰渣周围的高温环境介质,灰渣熔点的减少导致炉内结焦。由于生物质锅炉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的灰分熔点较低,灰渣容易附着在炉壁上,如果燃料水分过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会软化钾(因为灰的主要成分是钾),钾在加热后很长时间就会引起结焦。

生物质颗粒的燃烧性能独特性不仅体现在环保性与经济性,以及对社会发展、能源结构改良所起到的不容小觑的影响,更有其自身的独特燃烧性能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热值和燃烧后的灰分比中质煤的热值低10%左右。但是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工作情况下能源燃尽,而煤不能燃尽,煤渣残留10%~15%可燃成分。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热值相当。②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着火性比煤好,易于点火,大大缩短了火力启动时间。③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固体排放量低于煤,减少了排放炉渣费用和环境的污染,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固体排放物全是灰、约占总重0.4%~7.0%;而煤燃烧的固体排放物是灰、碱和残煤的混合物,约总重25%~40%。④煤对大气污染和对锅炉腐蚀的程度要比生物质颗粒燃料大得多。煤烟中含有大量的粒状C和有毒性的SO2、CO等腐蚀性气体。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主要成分是C-H有机物,烟气中无粒状C和SO2等气体,主要是C-H挥发气体,其SO2、CO排放量接近于零;燃烧时烟色少于林格曼1级,将大幅度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国际上素有“清洁燃料”的誉称。⑤锅炉燃料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费用和时间比燃用煤时节省。一台0.5t锅炉燃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比烧煤费用降低11%,时间节省34%,一台0.5t锅炉燃料费相对于煤降低10%,省时16%。

忻州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成型原理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提高了秸秆运输和贮存能力,燃烧特性明显得到了改善,可为农村居民提供炊事、取暖用能,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忻州生物质燃料成型原理是在不加任何粘结剂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冷压成型。木质素属非晶体,没有熔点,但有软化点,在外力作用下,生物质颗粒开始重新排列位置关系,并发生机械变形和塑性流变。在垂直于大应力方向上,粒子主要以相互啮合的形式结合,而在垂直于小应力方向上,粒子主要以相互靠紧结合的形式结合。随外力的增大,生物质体积大幅度减少,容积密度显著增大,并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强度。忻州生物质成型燃料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用生物质固化成型机经热挤压制得的。

点击查看锅炉颗粒燃料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